摘要:诸子论山水的启示
自古以来,中国文化中一直流传着“以山水为中心”的观念。诸子论山水,是探讨这种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。山水不仅是一个自然物体,更是具有象征性、哲学性和艺术
诸子论山水的启示
自古以来,中国文化中一直流传着“以山水为中心”的观念。诸子论山水,是探讨这种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。山水不仅是一个自然物体,更是具有象征性、哲学性和艺术性的符号。以下是诸子论山水的原文注释。
1. 山水的本质是什么?
孟子曾说:“山有木,水有泉。”(孟子·滕文公上)这句话表明山水有其本质属性,山是木的聚集体,重在描绘它的形态、轮廓、气势;水是泉的集合,众泉形成大水,重在描绘它的流淌、潺潺声、湍急和平静等。同时,这种聚集的本质使山和水可以成为人的情感寄托,吸引人心。
庄子说:“万物皆浑,欲以符之。”(庄子·逍遥游)这种浑浊不清的本质不是缺陷,而是超越一切界限的象征。随性而动,自然而然,沐浴山水之中,才能真实的感受到一份无形的感官盛宴。
2. 山水何以成为道家修身、养生、悟道的主要对象?
道家主张虚静寂照,遵从自然,“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(庄子·道德经)山与水都是天然的道场,集聚了自然界最原始、最精妙的力量,可以辅助我们达到身心和谐,修得真实的内心寂静。
《鬼谷子》中的“观山断景”即为应用了这一原理。观赏大自然景物,目的在于打破思想桎梏,站在最高的情境之上去看待问题,把握万物的本质,达到“归真返璞”的修行目的。
3. 山水铭刻了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精华
从唐代徐福《石门岩画像记》到南朝梁·谢灵运《江南绝胜图赞》,再到明清年间的《山水诗》,诸子论山水凝聚了中国文化中关于地理、历史、哲学、文学等多种方面的信息,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蕴极其丰富而深刻。
著名诗人杨亿曾这样写道:“重山如好色,鸣泉令人哀。”(《挽李凭称赞之什》)这两句诗不仅仅是形容山水之美,也有拟人化的修辞手法,再通过山水的美,进一步反映出文化和人性的境界。
总之,诸子论山水不仅是研究自然美的重要论述,也是研究人文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切面,因此,它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审美有着深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