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晏殊早年仕途经历
晏殊(1041年12月28日-1121年6月19日),字君实,号醉翁、寄山,汉族,汝州府鄢陵县(今河南省鄢陵县)人,北宋初年文学家、政治家、军事战略家,被誉为“江南三大家”之一。
晏殊早年仕途经历
晏殊(1041年12月28日-1121年6月19日),字君实,号醉翁、寄山,汉族,汝州府鄢陵县(今河南省鄢陵县)人,北宋初年文学家、政治家、军事战略家,被誉为“江南三大家”之一。晏殊自幼好学,早年进士,参加过官场的升迁之路,经历了波折和挫折,最终官至枢密使、太师,是宋代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。
进士及官场初试
晏殊于咸平四年(1001年)中进士,初授封州教授、保义州(今广西钦州)主簿,后任嘉州著作佐郎,绍圣初年,被任命为徽王府官员。然而,由于晏殊与宰相寇准意见不合,他被贬黜为恭州司户参军,随后被调往青州安撫使司。
回京官复原职
政治上的不幸并未使晏殊失去投身官场的热情,他继续为官,历任横海节度使安抚判官、宁宗副使、四川安抚判官等职,一步步地走向官场的中心。真宗大中祥符四年(1001年),晏殊被任命为承旨华亭观察使,后转任鳳翔府判官,嘉祐六年(1061年),晏殊被任命为知枢密院事,掌控着朝廷的军事大权。这时,晏殊已成为一位老成持重、谦虚淡泊的官员。
晚年任职及离职岁月
由于晏殊普遍被认为是谦虚忠诚的忠臣,在位时期受到很高的赏识,直至官至枢密使。晏殊曾数次请求辞去官职,但由于他重视国家利益和民众生活,因此始终坚持不离开朝廷,在定国军镇镇守期间,曾为平叛定策,保卫了大宋的江山。临终前,晏殊将自己一生的理想和信仰,写下了著名的《金剪十二行》,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。
晏殊在北宋早年云集文学名家的群体中,以作品传世而著称,后成为政治人物,其理念和人格世人传颂不衰,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杰出的一枚文化明珠,至今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传颂。
版权声明:本站部分常识内容收集于其他平台,若您有更好的常识内容想分享可以联系我们哦!